《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科学化研究

 
来源: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教育培训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战线教育工作。2015 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社会主义学院要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2018 年出台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又将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往的教育培训经验应用于越来越多元化背景的教育培训对象时,已出现无法很好适应的局面。在新时代,为切实做好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亟待突出社院特色,发挥主阵地作用,提升教育培训科学化程度,建立和完善科学化的教学培训体系。

一、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核心理论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有影响、作用大的党外代表人士;二是明确党外代表人士的范围,坚持党外人士的基本标准;三是培养要下功夫,尤其要在思想政治上下功夫;四是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二)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理论基础

对于人才培养,国外学术界一些理论可以借鉴,如人力资源培训与理论、激励理论和机制构建等相关理论,可以为我们构建党外代表人士的科学化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借鉴。

当代管理学泰斗彼得·德鲁克(Peter )认为,教育培训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和开发活动,提高培训对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英国学者汤姆·博伊德尔将培训流程大致分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益的评估六个阶段,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根据各个阶段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整个培训过程的正常展开。对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而言,这些理论具有借鉴和研究价值,有些已被使用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中。

二、党外代表人士特点及成长规律

(一)党外代表人士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党外代表人士的范围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商联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外人士,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新时代的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思维活跃,富有开拓争先精神,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参与意识。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较高,进取心强,工作能力突出,大多已经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取得一定成就,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他们往往成长经历较为单一,成长需求一般都比较务实,希望能有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舞台,工作成果能够得到承认和尊重。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情绪,或存在参政议政能力不足、对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不深不透等现象。

(二)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

1、总体规律:通过梳理学界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群体特点、成长要素、成长轨迹等基本问题的分析可以大致总结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总体规律:从专业性人才成长为政治性人才,经历崭露头角、纳入视野、锻炼提升、推荐使用、日趋成熟等阶段。在某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资源,组织发现、使用,赋予一定的政治资源,在个人努力的同时加强组织培养,在一定范围、一定领域内提升知名度、发挥影响力。也就是说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主要是靠个人努力、组织培养、社会支持等内外条件综合起作用。有过硬的自身素质是内在因素,即具有较高水平、经济创造能力强、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的人成长较快;组织上重视培养是关键环节,即参加民主党派或其他团体组织、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行政领导岗位经历(特别是基层行政管理经历)、有多岗位锻炼履历的人成长较快;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是基础要求,能够抓住时代机遇、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成长较快。

2、群体规律:不同群体的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也各有特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符合梯次渐进、自我成长、组织培养、实践锻炼、制度保障的普遍成长规律;相对来说,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的自然成长路径更长,在被纳入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的培养视野之前,对政治的关注度普遍不高,组织归属感较弱,但专业和业绩积累的起点更高,在纳入组织培养后成长更快;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成长一般是从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积淀、政治诉求和从政意识萌动、积极参与和全面历练提升,最后达到成熟的过程;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成长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关,总体上看成长周期更长,而积极的政治参与是其成长的重要途径;宗教界代表人士一般有较深的宗教造诣,有宗教场所、院校等基层工作经历并逐渐成长为场所或宗教团体负责人,这是当代宗教界代表人士成长的必由之路;新生代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创新创业能力强、政治参与意愿高、社会舆论影响大等基本特征,这些人主要在党外、体制外,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却人才流动频繁,整体收入水平较高但内部差异明显,价值观比较正面却也多元多样或存在思想困惑,他们的成长主要取于自身的努力、组织的培养和良好的周围环境,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正处于关键塑型期。

三、新时代统一战线教育培训需求及特点

习总书记强调,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对社院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而言,坚持一致性就体现为“凝聚共识”;尊重多样性就体现为“因群施教”。

(一)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共识教育培训需求

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决定了教育培训需求的多样性,科学的教育培训就是要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总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需求层面:政治需求、履职需求、个人发展需求。

政治需求就是党和国家的需求,主要是让党外代表人士及时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自觉贯彻执行。作为社会主义学院,在培训党外代表人士时,关键是搞清楚党外干部在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上,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培训来解决,避免思想上有认识、实践上有纰漏的现象,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多党合作事业上来。

履职需求,主要是党外代表人士在岗位上履行职责的需求。目前党外代表人士的素质越来越高,尤其是专业素养较高,在教育培训中,要关注那些从专业技术岗位走向行政领导岗位的党外代表人士,他们从事行政工作时间不长,经历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不多,面对突然的岗位调整,还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岗位需求。

个人需求,主要是党外代表人士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代表性的需求。一方面党外代表人士要始终具备鲜明的代表性,就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切实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影响力和认同度;另一方面提升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也尤为重要,“德者才之帅也”,社院在培训中应注意激发党外代表人士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道德境界。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到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中,在物质利益和个人追求上有正确的是人生观。

(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特点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意义重大,其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方式等与其他类别的教育培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其特点如下:

(1)根深:政治培训。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体现在政治性、专业性这两个方面,政治性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属性。随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日益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思想波动复杂等特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必须以教育培养学员的政治共识为第一任务,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做到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枝繁:系统培训。开展党外代表教育培训的目标除了政治共识教育外,还注重培训对象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促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学识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在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科学决策、思想政治教育等能力上全面发展。

(3)叶茂:自主培训。党外代表人士必须有自觉主动学习的主观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对统战人才的教育培养是要“引导党外优秀人才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社院在组织培训时,应积极引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发展动力,使其将政治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本课题组成员在与中央社院及省内外多所社院教务、教师交流座谈时了解的情况来看,教育培训效果主要受前期调训、过程实施、后期评估等多个环节影响,因此制约培训效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共性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全国社院系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培训较一般意义上的干部培训确有特殊性,必须深入研究培训对象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一套完善且符合党外代表人士特点的教育培训教材。一直以来,社院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规范教材,讲授主要靠教师备课。由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差异,导致课程内容参差不齐,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不能及时进入教师教案中。尽管各地社院已陆续启动教材的编写工作,但相比日益扩大的教育培训工作任务,教材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学科体系不完善,更谈不上教学体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教育培训内容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培训的关键就是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是对培训对象的成长规律、培训需求掌握不足往往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需求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不同的发展变化,正如前文所述,不同的党外代表人士群体在共性成长规律下还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受制于精品课程库储备和师资力量等因素,难以形成党外代表人士需要要的有鲜明特色、系统连贯的课程体系,客观上造成培训者的需求与课程设置的矛盾,也使得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参训不够积极。

(3)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教学方式方法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地方社院组织各类主体班,学制不规范,长短不统一,计划内主体班相对固定,计划外委托班,学制期较短,对课程的差异化设置注重程度不够,没有完全坚持问题导向。主体班教学大都以专题讲座为主,将基础理论、政治素质、统战理论、法律知识、能力培养等分成若干专题进行讲解。培训后,学员对授课目标只能形成片段记忆,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四、构建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科学体系

教育培训科学化,就是要实现教育培训目标明确化、教育培训需求差别化、教育培训内容结构化、教育培训方法多样化、教育培训评估规范化。

(一)教育培训目标明确化

首先,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一大批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事关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特点,符合其成长规律,以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

其次,明确教育培训目标需要明确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方向和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020 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明确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社会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以不断增强政治共识为核心,始终坚持政治培训为主,将系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培训的首要任务,注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增强其示范、团结、引领作用。

(二)教育培训需求差别化

科学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保证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效能的前提。因此,要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并提升需求分析的专业性。

提升需求分析的专业性,一是组建专业的需求分析队伍,二是采用有效的调查分析方法。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根据调查分析的目的、对象、环节等因素,选取有效的方法。另外,要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需求分析报告,明确真正的培训需求。进一步规范培训需求分析机制,将培训需求细化为短期和中长期的需求、主要和次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保障充足的需求分析投入。加大保障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机制顺利运行的经费投入力度,为需求调查和分析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改变以往由于经费不足而制约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有效开展的状况。

事实上,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不同受教育程度,能力上的差异性明显,这就要求社院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坚持按需培养,进一步突出分类分层培训,通过改进培训班次学制设置,根据参训学员背景、工作经历和地域特征,结合实职、虚职、专职的特点,推行专题研讨、短期培训、小班教学,从师资、课程和培养机制上再细化教学结构,开设一批个性化的选修课程,形成菜单式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育培训内容模块化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中提出要“优化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布局”。据此,设计教学专题时可按类进行模块化设置。

模块一:政治共识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重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及时做好中央最新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教育,引导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要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引导学员深刻认识新时代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着力解决争取人心和凝聚力量的问题。

模块二:文化认同教育。应当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开展国情教育和中华文化研修,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应当面向民族、宗教界等党外代表人士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培训,进行文化引领,以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学术支持。

模块三:能力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学院的教育培训要紧紧围绕“五种能力”,构建相应的教学板块。一是政治把握能力板块。增强党外代表人士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同,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参政议政能力板块。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对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及参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提高建言献策、民主协商的能力,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三是组织领导能力板块。帮助党外干部学习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及协调沟通艺术,提高科学决策和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能力。四是合作共事能力板块。帮助党外代表人士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合作共事能力。五是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板块。坚持自觉、自主、自为方针,注重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学习的内生动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能力,增强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四)教育培训课程层次化

近年来中央社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的新时代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新机制,提出以学术讲政治、以文化育共识的教学改革思路,主动开展以“五史合一”为引领、以“五大建设”为支撑、以“大统战”“大文化”为特色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推出中华文化“十个讲清楚”教育培训项目,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大力构建共识教育“四个自信”学理体系,坚持因群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新型教改方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多次批示,《条例》的颁布就充分吸收了中央社院办学的历史经验和创新探索。地方社院的教改要紧跟中央社院的教改理念,但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办学实际选择性吸收中央社院教改成果,积极探索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社院教育培训实际中,可以将课程分为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课程,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灵活组课。其中普及型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可以是文化类、历史类的课程,深度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民主党派史,增强政治共识;以传承中华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强化文化共识,也可根据教学基地实际,增设现场实践教学。基础型课程属于固定课程,是社院的核心课程也是学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以增强政治共识教育和理解、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主,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统一战线理论等。提高型课程属于动态课程,以提高履职能力、综合能力为主,如统战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学习研讨,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五种能力等,保证学员个人能力的提升。教育培训体系必须以主线贯穿,并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

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培训内容结构化必须突出政治培训的主业主课地位;因群施教,优化核心课程,打造地方特色课程;要注意把党外代表人士的浅层需求和深层需求相结合。

(五)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多样化

“综合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是《条例》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明确规定。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就是要使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多样化。关键在于突出培训对象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一方面,同样的培训内容在不同类别、层次的培训对象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不同的培训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适应当下党外代表人士的共识教育需求,必须改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特别要把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实训式、现场教学、经典讲读、学员论坛、读书分享、“微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突出互动性、启迪性,在互动中实现政治引导,从而掌握教育培训主动性。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学员大都来自工作一线,希望教学内容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要进行科学阐述,还要能够运用典型案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亲历者说”教学法,或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创造性。与此同时,要积极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探索形成“理论+实践”“专题+研讨”“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学格局。

(六)教育培训评佑考核正规化

教育培训考评正规化,是指要建立正规化的学习培训评估考核激励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正规化是对社院教学培训和科研、教研的制度化要求,也是对社院办学方向、主要目标的定位要求。因此,我们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规范,包括教育培训班次及学制的规范、课程体系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及智库建设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具体的原则要求。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和学习培训考评激励机制,可根据培训学员特点和成长规律,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模式,如双向教学评估体系,对学员进行纪律考核、结业考核等,将结果记入学员档案,并如实反馈给学员所在的民主党派或所在单位;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学院成立领导、专家参与的督导团进行院级评估、组织学员对每堂课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围绕教案及课件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效果等项目,科学准确地对专题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此外,要建立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的更新机制,根据学员的培训反馈,提高培训内容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新时代,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社会思想更加多样,政治教育、共识教育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中央要求,积极担当作为,把党外代表人士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纳入培训工作计划,专门制定特色鲜明的教学大纲,把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列入高端智库重点研究领域,组织专家研究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强化社院教育培训工作,团结引导各类党外代表人士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师资力量,完善教研一体化。一方面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在职进修、脱产学习、挂职锻炼等手段加强培养,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规范化实施教学新专题选题论证、教案审核、集体备课、课前试讲、教学效果测评等教学制度,促进教师成长。另一方面,以学科为依托,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成果,将优秀科研成果转换到教学实际中,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讲授艺术,打造出具有社院特色的精品课程。要树立大统战大文化意识,突出重点,善于跨界、兼蓄各方,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服务教学科研,使社院教育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独具特色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网址: http://sxshzy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2524.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无机化工论文_空心NiCo_(2)S_(4)纳米球助催化剂担载ZnIn_(2)S_(4)纳米片用于可见光催化制氢(英文)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